欢迎使用新媒体产品


这里是新都 微信公众号

“香见”APP客户端


把一切献给党 70年革命伤残军人初心不改

作者:李玲娟 | 来源:新都广播电视台 | 编辑时间:2019-09-25 15:05:36

“在那伟大的革命战争中,在那保卫和平的日子里,我们冲锋陷阵勇敢地打击敌人……自从我们负伤回后方,来到和平建设的岗位上,虽然身体残疾意志却无比坚强……”
这是四川省革命伤残军人休养院(以下简称荣军院)伤残军人汤重稀1954年创作的《荣军之歌》的主要内容。65年来,这首歌一直在荣军院里飘扬。2019年9月19日,距离新中国成立70周年还有10余天,荣军院的伤残军人们正在高声歌唱着《荣军之歌》。老人们精神抖擞,激越的歌声是他们的庄严宣言。歌声是这样唱的,近70年来他们也是这样干的。翻开荣军院里伤残军人的人生征程,可以用六个字来形容我的心情:“可歌、可泣、可敬”。
激情燃烧——
战火纷飞中抛洒青春与热血
10岁参加红军,不到13周岁就跟随红军长征,饥寒交迫中翻越4000多米的雪山,硬是咬着牙关经受住了所有考验,他就是任少夫。
1948年4月,任少夫在战火中左手被炮弹炸伤,感染后得破伤风,医生不得不从他左臂上三分之一处切除。
1962年任少夫被调入荣军院,负责全院政治思想工作。
……
8岁丧母,10岁丧父,年幼就开始放牛、割牛草、捡牛粪,1947年,13岁进入纸厂当学徒做纸。1951年党和国家向全国人民发出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号召,他激动万分,立即辞去纸厂的活儿报名参加了中国人民志愿军。他就是易如元。
1953年3月在抗美援朝战场上,易如元在81.7阵地战斗时,被敌人的炮弹击中,失去了左手和右眼,伤愈后回到四川,1956年转入荣军院。
……
1950年10月19日,不满20岁的他入朝参战。激情满怀,永不退缩,在抗美援朝战线上连续参加了第一、二、三、四次战役。他就是涂伯毅。
1951年1月25日,抗美援朝战场上的第四次战役打响,至当年4月21日战役结束,志愿军以5.3万人的较大伤亡取得歼敌7.8万人的战果。在这场艰苦卓绝的战役中,涂伯毅就是其中一份子。战争中,涂老被烧得一身血肉模糊,他冲入战壕旁的石洞中才得以存活,后在长春三军医大做过植皮整容手术8次。手术前,他表示,愿意捐献遗体作医学研究,第一次做手术时没有麻醉药,他坚持了下来。他就是这样一位坚强的战士。伤愈后面部仍然严重毁容的涂老回到家乡四川,1956年来到荣军院。
……
出生于1934年,1949年,他年仅15岁,就考进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野战军军政大学文艺大队,成为了一名文艺兵。他就是汤重稀。
1951年,17岁的汤重稀作为一名文艺兵,背着二胡、手风琴走向了战场。手中的乐器,是文艺兵战场的武器。没有上过一天音乐院校的汤重稀选择了音乐,就选择了勤奋好学,刻苦钻研。凭着看到“专家老师就扭住不放”,不练好曲目就不停止的狠劲,汤重稀的音乐知识和音乐素养得到迅速提高,他的音乐技能和音乐美学也得到了极大提升。功夫不负有心人,1952年中国人民解放军举行第一届全军文艺汇演,志愿军总政治部组织了归国文艺代表团于八一建军节期间到北京汇演。当时,志愿军总政治部在几十个军文工团里选了3名手风琴手,18岁的汤重稀就在其中之列。
1953年1月15日,在上甘岭战役后转移阵地的途中,美国飞机投下的炮弹打断了他的右手,他的右眼、右脸和两条大腿受伤严重。1956年,伤愈后汤重稀来到四川荣军院。
……
在四川荣军院,每一位革命伤残军人都有着感人至深的战斗故事,浴血中考验的是他们对党和人民的赤胆忠心,考验的是他们的钢铁意志。
2019年9月19日,记者采访涂老、汤老和易老,问他们对抗美援朝经历的感受,他们的答案没有一丝抱怨,有的都是自豪和感恩。自豪曾参加了那场战斗,感恩党和国家对自己的关怀。“抗美援朝是我一生值得珍惜的财富,在那场战斗中我得以成长。”涂伯毅说。
荣军院伤残军人欢迎四川慰问团
涅槃重生——
和平岁月中不忘奋斗
“只要有一颗不残疾的心,就可以成为生活中的强者。”这是易如元的座右铭,也是荣军院这些坚强的人的人生写照。
战争中失去左手的老红军,老一辈革命家在和平年代从未想过躺在功劳薄上歇息,“全心全意为伤残军人服务”,是任少夫负责荣军院政治工作以来的出发点。
任少夫率先垂范,勤勤恳恳任劳任怨地工作,在院内举行歌咏比赛,开展学先进典型活动,制定并实施了干部参加劳动制度。荣军院演出队1958年-1959年在北京和全国进行巡回演出,他亲自抓演出队的宣传工作,过问和审定节目的编排。坚持每天的环境卫生工作,用仅有的一只手握着大扫把和其他同志一道清扫院内外马路,一扫就是10多年。
1972年,由于中草药供应不足,影响到伤残军人的治疗,荣军院决定派出一支采药队前往阿坝州的理县藏区采药。理县是红军长征经过的地方,任少夫决定重走长征路,和同志们一起翻山越岭进入原始森林中采药。
1972年10月,为了贯彻落实毛主席的“深挖洞、广积粮、不称霸”的指示,荣军院开始修建防空洞。1972年3月初春,年过半百的任少夫脱下鞋,带领荣军院的伤残军人一起在刺骨的河水中捞石头。
……
战争中严重毁容,身体上的重度残疾曾让涂伯毅一度痛苦,羞于见人,将自己封闭在狭小的空间,短暂的痛苦后,看到其他伤残的战友在生活中、工作中取得成绩时,涂伯毅开始沉思,“我为什么不能像战友一样认真地学习、生活,去给党和国家、人民做些力所能及的工作呢?”
经过寂寞的思考,涂伯毅开始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读吴运铎的《把一切献给党》。“我的双手卷曲了,面容变丑了,但是我的革命意志没有卷曲。只要对党和人民有利的事,我就要努力去做好。”说到这儿,涂老烧伤的眼眶中露出炯炯的光彩,记者感受到了他言语中的那感天动地的意志、誓死如归的悲壮和掷地有声的诚挚。
参加荣军院演出队,在1958-1959的巡回演出中,涂老高质量的舞蹈获得当时观看演出的周恩来总理的高度赞扬。1959年6月至1965年7月,荣军演出队历时8年在全国各地演出,做报告,教育了千千万万一代又一代人!
60余年来,涂老一直是荣军院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接待组的主要成员;大学生、中小学生,解放军官兵,机关干部,企事业单位职工及社会各界人士做爱国主义教育传统教育报告数千场,百万人倾听。
“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去传递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宣传伤残军人自强不息、顽强拼搏战胜困难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这就是我做报告要达到的目的。”涂老说。
……
从朝鲜战场上负伤致残后,汤重稀曾一度陷入人生低谷。靠着顽强的毅力,他把手风琴倒过来背,用右手残臂拉风箱,左手五指按琴键,创作了1000余首乐曲,获奖无数。2003年,歌曲作品集《不见英雄花不开》选编了近200首歌曲。汤重稀被录入《中国残疾人名人词典》《中国音乐家词典》《中国音乐家名录》。
1955年春节,汤重稀从成都回长寿老家探亲,正好碰上龙溪河建设国家“一五”重点工程--狮子滩电站。因为交通不便,汤重稀坚持从新市走到狮子滩。到了那儿,他看见工人们在热火朝天地修筑堤坝,十分壮观。作为一名长寿人,他感到十分骄傲自豪,想结合自己的音乐专长创作一首歌曲,以此歌颂劳动者、歌颂家乡的巨大变化,这也是汤重稀的成名作。“父亲的歌感情真挚,曲调明朗健康,听了总感觉充满着激情和战斗力。现在有位在水利行业工作的老乡就是听了我父亲的《龙溪河上歌声飞扬》这首歌,才选择考取水利学校的。”汤重稀的儿子汤颂说。
不止是涂老、汤老,在荣军院,您看到的是一曲曲感人至深的战斗之歌,这些身残志坚的革命军人,在和平岁月也写下了战天斗地的撼人华章。
永不褪色——
用生命与忠诚雕刻理想信念
“我们是祖国的儿女, 我们是毛泽东的战士, 战场上我们用刺刀劈过敌人, 残废了我们仍是无畏的士兵。 我们的热血像海涛一样沸腾, 我们的精力像松柏永远旺盛。 …… 啊!亲爱的党、我们的母亲, 只要我们心脏还在跳动, 就坚决为共产主义而斗争!”
这是朝鲜战场上的钢铁战士、1976年逝世后被评为革命烈士的刘渝生的诗作《我们的心永远忠于党》。2015年6月30日,现年83岁的王正恩老人右手握拳,正式宣誓加入中国共产党。之后,他和其他革命伤残军人再次包含深情地朗诵着《我们的心永远忠于党》,宣告着中华人民共和国战士对党的赤胆忠心。他们中还有当年加入中国共产党的一级伤残军人周全弟、上甘岭战斗功臣三级伤残军人陈富君,他们一生忠于党,用优秀共产党员的标准要求自己,最终怀着对党的无比热爱之情,成为了党的一份子。
2019年9月19日,王正恩、周全弟、陈富君入党已经四年多。记者问起王正恩入党后的变化,他笑着说,“我觉得最大的变化就是能理直气壮地交党费了,以前看到他们交党费,我特别羡慕,现在我觉得自己就是党的一份子,很自豪。”
四川省荣军院所在地,原是新都区新繁镇龙安乡的一座古寺。这里古树参天、水榭蜿蜒。9月19日上午10点,记者来到荣军院,在一颗古老的桂花树下,87岁的王正恩老人正在给荣军院的工作人员黄贵阳按摩,推、拿、捏,王正恩一招一式是那么认真,时间过去了30分钟,阳光透过桂树叶照射在王正恩的脸上,细密的汗水从他的额头上冒了出来。
“老黄,你看看好点了么?”40分钟后,王正恩结束了按摩,甩了甩酸痛的手,关切地询问着。“好多了,谢谢您,王老。”黄贵阳言语中充满了真切的谢意。“我患有颈椎病,是老毛病了,王老经常帮我按摩,他既认真又不收一份钱,院里很多人都找他按摩。”黄贵阳向记者解释。
“1956年,王正恩回到省革命伤残军人休养院疗养。1959年,院里派他去北京学按摩,两年学成回来后,在院里为伤残军人做按摩。结婚后,他还在农村义务为当地百姓按摩,不收一分钱。”荣军院的负责人讲述着王正恩平凡而感人的经历。
除了王正恩,周全弟、陈富君的故事也非常励志。从战场上回来后,四肢受伤的周全弟把调羹绑在断肢上固定,学会吃饭;把钢笔、毛笔绑在断肢上,学会书法;还自己学会洗脸、穿衣服、煮饭、上网等基本生活能力。他的书法作品多次参加比赛和展览,并屡屡获奖,被誉为中国“保尔”。陈富君1958年被送来院里休养后,便开始躺在床上自学二胡,后来他成为一名技艺高超的二胡手,并随院演出队在北京和上海巡回演出,他还曾创作歌曲上百首。周全弟和陈富军还加入四川荣军院的宣传队,他们现身说法,用朝鲜战场上的动人故事,用自己战胜困难的点点滴滴,去感染下一代,60余年如一日。四川荣军院二休养区党支部书记、主任伍红向记者介绍了周全弟和陈富军的感人事迹。
“由于种种历史原因,我们60年来就有一个心愿,入党,但尽管2015年没批准入党,但我一直在思想上、行动上严格要求自己,要不落后任何一名合格的中共党员。入党那天,我是哭了,高兴得哭了,终于成为党的一份子。”陈富君说。
“不管是王正恩、周全弟还是陈富君,战争年代他们用生命捍卫了年轻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他们那时已经用自己的鲜血向党递交了第一份入党申请书,之后他们一直按照共产党员的要求要求自己,在行动上早就入了党。入党后,他们以党为荣,他们是党最忠诚的战士,是党最优秀的儿女。”伍红说。
(本文参考整理了《最坚强的人》新都文史第二十八辑部分资料)


黄杨敏

标签:壮丽70年,革命军人




扫描二维码 分享朋友圈

新都视界网 联系电话:028-83977026 / 传真:028-83977866
新都电视台 新闻热线:028-83974440 新都资讯 新闻热线:028-83977866
主办 成都市新都区广播电视台 / 监制 成都市新都区互联网信息办公室
网站地图时政 /经济 /民生 /图库 /社会 /生活 /视界 /文化 /教育 /视听 /历史 /区域 /交通 /
Copyright©2016 新都视界网 viewxd.cn 版权所有 / 蜀ICP备14000916号-1
  • 这里是新都 微信公众号
  • “香见”APP客户端